序号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
1仲崇立博士教授1.材料基因组学”的纳微结构新材料的设计、合成与性能调控研究
2梅东海博士教授1.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非均相催化反应理论模型计算;2.  新型化工分离和催化反应的材料设计
3刘义博士教授1.功能纳米材料及其生物效应;2.靶向药物和药用材料;3.多功能分子探针。
4刘少敏博士教授1.无机膜材料与膜组件的研发;2.陶瓷和金属膜反应器反应-分离耦合技术;3.膜分离制备氢气和氧气;4.无机材料中空纤维膜技术;5.纳米材料光(压电)催化和高级氧化技术;6.废弃复合材料碳纤维回收术;7.新型高效纳米抗菌剂的研发
5桂建舟博士教授1.石油加工;2.催化材料;3.吸附分离;4.绿色化学
6阮艳莉博士教授1.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;2.功能膜材料 ;3.微/纳材料电催化
7谭小耀博士教授1.无机膜制备与应用;2.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;3.化工过程强化;4.多相催化反应工程 
8李建新博士教授中空纤维膜制备、电化学与电催化膜反应器、新型膜过程及集成技术
9张兴祥博士教授分离膜材料及其环境应用
10武春瑞博士研究员中空纤维膜成形机理、功能化及环境保护水处理
11李振环博士教授高分子化工的聚合及工业化
12孟建强博士教授高分子复合膜
13姚金波博士教授纺织化学品及功能性整理技术、功能纺织品、纺织纤维改性技术
14乔志华博士研究员1.膜制备,特别是大面积超薄膜的制备;2.膜工程化的研究
15聂磊博士教授1.多相催化,2.催化反应动力学,3.催化材料开发
16徐志伟博士教授纳滤膜的结构设计及抗污染性能
17颜范勇博士教授1.功能性纳米材料及其应用;2.化学精准测量与分子成像;3.精细化学品绿色制备技术
18代昭博士教授1.纳米与生物材料;2.生物传感器;3.仿生材料与过程
19宋世栋博士教授1.高比能量二次电池(金属-空气电池、全固态电池、锌离子电池等),燃料电池。
20王兵博士教授1.高性能中空纤维膜;2.印迹高分子材料
21郭俊博士教授1.手性功能纳米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可控构筑,2.手性功能纳米材料的生物医药应用,3.性质与机制探究和归纳
22宋俊博士教授生态环境纤维材料和功能纤维材料、膜材料及新型分离膜、纤维结构与性能
23张永刚博士教授1.工业废水处理;2工业废水水处理电催化材料;3光催化水处理工程技术等
24刘丹博士教授1.功能材料设计,2.环境催化,3.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,4.汽柴油深度脱硫
25程玉桥博士教授1.有机/无机复合功能界面材料,2.三次采油用剂与体系,3.精细化工品产业化放大工艺技术研究
26宋立民博士教授1. 功能性微纳米材料、膜材料;2. 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研制;3. 新能源绿色催化,氢能、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;4. 实用型绿色化工过程合成化学品的开发
27臧洪俊博士教授1.  功能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;     2.生物质催化降解转化为能源化学品; 3. 绿色化学与材料化学
28苏坤梅博士教授1.特种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和应用,特种纤维用树脂合成与纤维应用技术开发;2.生物质的综合利用研究,多相催化材料制备与应用,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
29严峰博士教授1.特种膜分离;2.油田化学(驱油表面活性剂、破乳剂等);3.工业污水处理药剂的研发与应用
30潘杰博士教授1.药物缓控释高分子生物材料;2.抗癌药物纳米新剂型;3. MRI显影剂和量子点纳米粒显影剂;4.纳米粒免疫制剂;5.纳米粒基因治疗剂。
31郑春明博士教授1、大孔介孔材料设计合成,2、吸附絮凝分离功能材料设计及合成,3、生物质能源及化工产品开发
32王会才博士教授1.生物电化学传感器
33杨帆博士研究员1.多孔材料在能源化工中的应用研究
34王志刚博士教授无机膜及催化膜反应器
35孙跃博士教授1.超分子化学。
36常娜博士教授1、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;2、高性能分离膜制备;3、膜法水处理工艺及应用;4、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
37史景利博士教授沥青基炭材料、新型碳材料、高性能石墨、特种酚醛纤维、无机非金属纤维(SiC)等
38丁晓莉博士教授气体分离膜
39巩继贤博士教授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
40张伟伟博士研究员理论与计算化学;ReaxFF反应力场的开发和应用;量子化学计算和电子结构;分子动力学模拟;机器学习
41张贵荣博士研究员低温燃料电池,电化学合成,金属空气电池,微液流电化学装置
42杜润红博士副教授膜的传质机理,过程优化及应用(水处理、气体分离、清洁能源生产、天然产物提取,生物医药),高分子设计、合成及改性,结构-性能关系,分离膜研制。
43李政博士副教授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
44辛清萍博士副教授气体分离膜
45任海涛博士副教授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
46王虹博士副教授催化膜材料、有机电化学合成、电催化膜技术机理及其应用。
47叶卉博士副教授高分子功能吸附分离膜、智能响应性膜及其在复杂生物体系分离中的应用。
48纪秀杰博士副教授复合材料、纳米材料、天然高分子材料、新型离子液体
49许世超博士副教授1..大气污染防治:特定行业VOCs气体净化技术及设备开发;2.纳米功能材料:纳米荧光材料、生物传感、有害物质检测;3.纺织化学品合成剖析:高分子材料、功能性纺织化学品制备及改性
50储德清博士副教授1.有机-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;2.纳米陶瓷氧化物的合成;3.稀土化合物分离;4.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
51郑海涛博士副教授1.乳液聚合及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;2.生物电化学和电化员工物传感器;3.生物功能高分子制备及电极中的应用;4.多层纳米功能膜的自组装
52赵世怀博士副教授1.微化工在新能源方面的应用
53卢素敏博士副教授1.化学工程;2.传质过程强化
54黄艳凤博士教授1.     基于MOFs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研究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研究;2.生物分析及环境污染物检测/监测;3.仿生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
55李颖博士教授1.分子印迹;2.石墨烯材料;3.光催化
56李渊博士教授1.新型催化剂
57王翔博士副教授1.血液代用品2.生物制品
58王晓清博士副教授1.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 2.  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
59郭玉高博士副教授1.化工分离
60张庆印博士副教授1.平衡分子动力学和非平衡分子动力学研究
61管山博士副教授1.电去离子(EDI)过程及膜法水处理技术
62万冬博士副教授1、金属抗腐蚀纳米技术;2、药物缓控释高分子生物材料。
63陈娇娇博士副教授1.新型手性拆分材料的开发;2.智能材料合成、性能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
64郭文娟博士副教授1.天然产物化学
65王凤勤博士副教授1.多功能性MOFs的设计合成;2.发光材料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;3.环境污染物分析检测;4.光催化性能研究
66初园园博士副教授1.燃料电池;2.电催化
67贺晓凌博士副教授1、生物材料; 2、功能高分子; 3、智能凝胶;4、难降解污水微生物菌剂开发和利用
68余建国博士副教授1.碳材料;2.多孔材料;3.钙钛矿纳米材料应用
69安会琴博士教授1.环境友好新型微纳米材料;2.光催化技术;3.电催化技术;4.环境催化
70夏军博士副教授 1.晶体工程;2.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性研究;3.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
71周存博士副研究员1.新型纺织助剂
72徐进云博士副研究员1.新型纺织助剂
73刘燕军博士研究员1.新型纺织助剂
74黄宏亮博士研究员1.气体吸附分离的微观机理研究;2.   新型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
75王韬博士副研究员 1.膜电生物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废水,2.MBR的计算机仿真模拟
76卞希慧博士教授1.化学计量算法研究
77高建博士副教授1.无机分离膜;2.电解质以及非贵金属阴极催化剂
78纪妍妍博士副教授1.MOFs材料用于气体分离
79张建新博士副教授1.有机化学;
80赵红永博士副教授1.气体分离膜;
81孙玉绣博士副研究员1.金属有机骨架材料;
82王丽丽博士副教授1.环境催化材料;2.环境能源材料
83张鹏博士副教授1.新型催化材料
84邵伟博士高级实验师新型膜材料制备、工业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
85张赛晖博士讲师1.新型分离膜材料;2.可降解高分子材料
86刘鹏博士讲师1.分子动力学模拟
87许金霞博士讲师1.荧光探针材料,2.   磁性功能配合物材料
88潘世光博士讲师1.   高性能非均相催化剂可控构筑与应用,2. 纳米多孔金属/金属基催化材料的开发,3. 绿色化学新反应、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
89马爱静博士副教授1.能源与环境催化
90曲玉宁博士讲师1.能源材料;2.环境修复材料
91朱文举博士副教授1. 有机/高分子合成,2. 阻燃剂设计、制备及应用,3. 5G高性能材料设计与产业化
92郭翔宇博士副教授1.   新型复合膜与杂化膜的制备及分离应用,2. 复合膜与杂化膜的微观结构设计与调控
93张政清博士副教授分子模拟; 机器学习
94郭亚肖博士教授1.多功能纳米和分子催化剂,2.(光)电催化能源转化,3.太阳电池器件
95刘派博士讲师1.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设计、合成与制备 2. 以分子相互作用形式实现快速医疗实时监测 3. 有机荧光材料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
96沈浏鎏博士副教授1、小型化/柔性电化学装置;2、能源电化学;3、碳材料;4、金属纳米材料
97李健
博士副教授MOF/COF限域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2定向转化研究